昨天下午,徐祥青生前同事、好友和群眾參加追悼會。(徐能攝)
漫天的大雪,飄飄灑灑地落在房檐、田間、巷弄,化作冰涼的雪水,在陷入悲痛的大徐村里默默流淌。
上千名群眾紅著眼,撐著傘,一個緊挨一個排成長龍,從村口一路蜿蜒到徐祥青的家門口。
2014年2月9日,這個本是徐祥青48歲生日的特殊日子,卻成了眾人向他的遺體告別的悲痛之日。淚水,抹去了一把又一把。
他,是大徐人民的“好兒子”
“祥青,你快回來!快回來啊!”90歲的袁珠鳳,隔著玻璃輕輕撫摸著靈柩中“兒子”消瘦的臉,深深淺淺的皺紋里寫滿了悲傷。
作為村子里的孤寡老人,她常年臥病在床。是徐祥青一次又一次敲開她家的大門,幫她收拾物事,噓寒問暖,偷偷將幾百元的“紅包”塞到她手中。
上午10時,外頭風雪正大,袁珠鳳裹了兩件厚棉襖,拄著柺杖一路踉蹌來到靈堂。她說,自己一定要來見祥青最后一面,實在太舍不得,太舍不得。
1966年2月9日,徐祥青出生在象山縣大徐鎮(zhèn)大徐村,在這個殷夫故里從小耳濡目染了敬老尊老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
整整29年時間,他編織著一個又一個“善意的謊言”,借著“政府補貼”的名義,敬老愛老助老,借著醫(yī)院“綠色通道”的理由,資助他人住院就醫(yī)———大徐村里的近400名老人,很少有人沒有接受過他的幫助。
“祥青,真是孝順到頭了,很難再找到第二個這樣的人!”85歲的賀愛香,連夜從寧波城區(qū)趕回村子,就為了能夠親自送上一程。老人用長柄傘撐著地,一想起祥青關切的叮囑、親熱的呼喚,就忍不住流淚。
三十年前走出大徐村的徐阿伯,也從上海特意趕來,臉頰凍得通紅。他說,祥青的事跡太感人了,晚上自己要替祥青守夜,陪他走完最后一程。
“師傅的精神已經留在了大徐村,我要把他的精神繼承下去,發(fā)揚光大。”昔日的“不良少年”周成海泣不成聲。他說,當年正是在徐祥青的努力下,他才走上正道。今后一定會繼承遺志,把村里的老年食堂辦好,老人的事、困難群體的事,能幫的一定幫。
他,是注重“身教”的好父親
“今天,本來是父親48歲的生日,可我再也說不出生日快樂了。”下午3時15分,兒子徐嘉峰代表家屬向眾人表示謝意。因為情緒激動,他在發(fā)言中哽咽了六七次,強忍的淚水還是順著臉頰滑下來。
“父親的一生兢兢業(yè)業(yè),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,他總是對需要幫助的人慷慨解囊,自己卻很樸素節(jié)儉。”徐嘉峰從小就跟著父親,探望老人和病人,看到路上有人需要幫助,他同樣毫不遲疑。
“父親讓我明白了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義。”徐嘉峰說,父親雖然走了,但他留下的夢想還在,自己一定會盡力去照顧孤寡老人,繼承父親教他的“責任”和“精神”。
尊敬老人、助人為樂,是徐祥青一家的家風。徐祥青古稀之年的父親徐振倫,是大徐村里無人不曉的“大雷鋒”,經常背著一個“百寶箱”,不管村里哪戶人家遇到難題,就立馬無償幫助。
這一份助人的赤誠之心,通過言傳身教,代代相傳。一次,徐振倫收到祥青寄來的一封信,請求父親立刻給他寄20斤糧票———那時20斤糧票可是個大數目,但徐振倫沒有猶豫當天就寄出去了。事后才知道,當時祥青的一個同學急等著糧票換飯票填飽肚子呢。
他,是一心為民的好公仆
脫帽、鞠躬、默哀———在遺體告別式上,一群穿著藏青色警服的公安干警,始終不愿相信,這個平日里陽光樂觀、充滿正能量的同事,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。
一連5天,象山縣公安局后勤科的協(xié)警張輝天天為這個亦兄亦師的同事守夜,累得快說不出話來。3年前,正是徐祥青領著他進入后勤科,隨后領著他到敬老院、聾啞學校等地做好事。在張輝的印象中,徐祥青每天提早1個小時就上班了,樂觀、開朗、負責,對群眾特別細心和周到。3個月前,張輝替因工作脫不開身的祥青去象山人民醫(yī)院取化驗報告,這才第一次知道,這位看上去強壯硬朗的大哥,身體抱恙,急需住院治療。
編輯: 李霞君糾錯:171964650@qq.com